滨海古园电话

400-856-6697

滨海古园电话号码

400-856-6697

揭秘通惠陵园环境,美不胜收!

分类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25-05-27 09:26

通惠陵园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五环外,是一处集人文纪念、生态景观、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陵园。这里远离城市喧嚣,却又交通便利,园区内绿树成荫、花草繁茂,四季景色各异,将传统殡葬文化与现代园林艺术完美融合,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,成为逝者安息、生者缅怀的理想之地。

购墓电话:400-856-6697微信咨询

园林景观:四季如画的艺术空间

通惠陵园的设计充分尊重自然地形,依托原有地貌打造出层次分明的景观体系。春季,樱花大道两侧的染井吉野樱竞相绽放,形成长达800米的粉色长廊,微风拂过时落英缤纷,引得不少市民专程前来打卡。夏季,中央水系景观带的荷花池成为焦点,3.5万平方米的水域种植了十余种观赏莲,配合雾森系统营造出"接天莲叶无穷碧"的梦幻效果。园方特别引进的并蒂莲品种,其双生花开的奇观常引发游客驻足。

秋季的彩叶景观堪称京城一绝。设计师精选了银杏、元宝枫、黄栌等二十余种变色树种,通过科学配植形成渐变式的色叶带。十月中旬至十一月初,金黄、橙红、绛紫的叶片层层晕染,与汉白玉雕塑群相映成趣。冬季则通过雪松、白皮松等常绿植物维持景观活力,配合地埋式供暖系统确保道路畅通,使肃穆的纪念活动不受季节影响。

生态建设:科技赋能的绿色实践

作为北京市首批生态示范陵园,通惠陵园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了完善的环保设施。园区采用雨水回收系统,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灌溉,年节水超2万吨。光伏发电装置覆盖主要建筑屋顶,满足园区30%的电力需求。最引人注目的是生态葬区"惠泽园",这里采用可降解骨灰容器,地表以草坪花卉为主,配以GPS定位系统,既保持自然风貌又方便祭扫定位。

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。通过设置昆虫旅馆、本杰士堆等生态设施,园区已记录到鸟类47种,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隼。春季的夜观活动中,游客常能见到刺猬、貉等夜行性动物。园林部负责人介绍,他们定期邀请生态专家开展生物普查,确保养护措施不影响原有生态链。

人文关怀:温暖细腻的服务体系

在空间布局上,通惠陵园创新设计了"人生四序"主题园区。以"春晖"为代表的儿童纪念区采用卡通雕塑和彩虹地砖;"夏荫"中青年区设置音乐广场和心愿墙;"秋实"老年区配备无障碍通道和医疗站;"冬韵"特设人文纪念馆,展示老物件与家风故事。这种年龄分区的设计让不同家庭都能找到情感共鸣。

智慧化服务贯穿全程。通过手机APP可实现远程祭扫、代客献花,VR实景功能让异地亲属如同亲临。清明节期间推出的"记忆银行"服务,可录制逝者生平影像存入云端。针对老年客户,园区保留传统服务窗口,并提供免费电瓶车接送。这些举措曾获评"北京市敬老文明号"称号。

文化传承:古今交融的精神家园

陵园西北角的"惠风苑"集中展示了殡葬文化演变史。从新石器时代的瓮棺葬具,到汉代画像砖拓片,再到现代生态葬模型,200余件展品系统呈现了中国人"慎终追远"的传统。特别设置的活字印刷体验区,让访客亲手制作先祖诗词拓片,这种互动式教育深受青少年欢迎。

每年冬至举办的"长明灯火"文化节已成为区域品牌活动。参与者可学习制作传统祭烛,夜间万盏电子河灯顺流而下的场景蔚为壮观。园区还与中央美院合作,邀请艺术家创作以生命为主题的雕塑作品,其中《轮回》《生生不息》等作品已成为网红打卡点。

便民设施:人性化的细节考量

考虑到祭扫人群的特殊需求,园区设有完备的便民设施。十二处休息区均配备直饮水机和急救箱,主通道设置智能导航牌支持八国语言。餐饮中心提供素斋,可预约制作逝者生前喜爱的家常菜。特别设立的"心灵驿站"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值守,帮助处理哀伤情绪。

交通方面,除常规公交线路外,清明等高峰时段开通从四惠枢纽站的免费接驳班车。停车场配备200个新能源车充电桩,并设有宠物临时托管区。这些细节处理让《中国殡葬》杂志将其评为"最人性化陵园设计"金奖。

通惠陵园通过十年的持续建设,成功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墓地的刻板印象。这里不仅是安葬场所,更成为传播生命教育、弘扬传统文化、展示生态文明的综合平台。正如一位常来散步的社区居民所言:"每次走进园区,看见晨练的老人、写生的学生、观鸟的爱好者,就会觉得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。"这种将死亡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尝试,或许正是现代都市最需要的生命课。


买墓地 来滨海古园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400-856-6697
去微信搜索添加